考学体验谈299|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高同学 毕业于国内一所一本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修士课程的备考中,高同学 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了国际政治学作为考学专业,并加入了有间学堂国际政治学第21期进行学习和备考。

初入大学时就决定了毕业后要赴日读研的 高同学 很早就为考学做起了准备。从日语的学习,到跨专业知识的学习,再到研究计划书的撰写,高同学 脚踏实地地走完了每一个过程。目标清晰的他,也如愿在首考就合格了目标院校,将于今年9月入学庆应义塾大学政策与媒体研究科GR方向。在本期体验谈中,高同学 就自己一路走来的考学过程做了简单的分享,希望他的考学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昵称:高同学
日语:N1 140
出身校:东莞理工学院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考学时间线

2019:大学入学
2020:疫情封控期间对未来做了规划,决定毕业后赴日读研,但具体专业方向未确定
2020:暑期开始学习日语
2021:12月参与N1考试并合格,也在此期间确定了要攻读政治学方向的修士
2022:1月加入有间学堂国际政治学第21期
2022:6月开始准备研究计划书,7月正式定题,11月中旬完稿
2023:3月开始联系庆应政媒研究科的教授,4月取得内诺,7月正式合格

 

 

备考过程

我的备考战线拉得很长,因为刚步入大学时我就意识到了本科专业并不适合我。为了不浪费大学四年的时间,我很早就开始计划起留学,提前进入了考学状态。

 

 

语言的学习

首先,当然要解决掉语言这一重中之重的问题。因为我是一个以兴趣为导向的人,考虑到自己对英语不是很感兴趣,我决定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日语学习上。在2020下半年到2021年合格N1的这一年半里,我本科的学业和日语学习的时间占比是3:7(这也导致我那几个学期的绩点低了很多)。日语基本是自学,准确来说是先在本地的日语学校上到N4级别后开始自学。因为日语学校教学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不如自学来的有效率,我上了两个月的课程后就完全自学了。

在合格了N1以及确定了攻读政治学方向之后,我便开始去各所大学的主页看募集要项。这时发现了并不是所有大学的政治学方向的研究科都要求提交英语成绩,特别是庆应的法研和政媒,都没有硬性要求英语成绩。虽然期间我也尝试过几次,想认真弄一下英语,而且说实话如果考托业的话难度并不会很大,但因为自己是跨专业考学,所以还是想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就暂时放弃了英语。当然,合格了庆应之后,在与研究室前辈交流以及自行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了英文文献对自己研究的重要性,不过这一点是后话了。总之,建议大家在考学阶段还是要尽可能地提高日语和英语的能力。

 

专业知识的学习

其次是专业知识。对我自身来说,有间私塾更像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帮忙兜底的存在。私塾能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己先动起来。

21年12月的N1考试结束后,加入有间前,我已经自行开始接触起了国际政治的知识,主要是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我觉得对于像我一样的初学者来说的话,先做到广泛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四个月里我来来回回总共看了9本左右,虽然不算多,但是对自己的提升真的很大。这也为我在有间学习专业知识奠定了一定基础,在课上更容易跟上老师的节奏,并巩固已学的知识。很多在专业书上没能看懂但又有一定印象的知识点,通过课上老师的解答后就能对它们有进一步的理解。

 

完整看完的一部分专业书

 

 

研究计划书的撰写

22年5到6月份期间,我的研究方向发生了转变,从原本的国际政治转向了中国的地域研究。一来是受到刘老师的中国政治课程以及邱老师的政治思想与比较政治的课程的影响,二来是俄乌冲突的现实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对国际政治的看法。

邱老师的几节政治学原理课令我受益匪浅,逐渐找到了撰写研究计划书的感觉。另一方面,我也开始阅读政治学原理的书籍以及中国政治相关的专业书籍,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22年7月份,我正式定下了研究计划书的选题。当时一共写了两个课题,其中一个很幸运地得到了黄老师的认可,遂正式定题。之后直到11月份为止,我都是在不断地撰写、修改研究计划书,并阅读相关的文献扩充自己对课题的认知。对我来说,这四个月时间虽然辛苦,但是也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

其实在研究计划书定稿之后,我就觉得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因为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自己是实打实地阅读了大量文献,提出了有一定意义的问题意识,并且做出了自己的思考。而且在课题涉及的范围内,总结了不同方面且数量足够多的先前研究,这些都成为了我课题的支撑点。

 

 

学校与教授的选择

接下来就到了正式择校的环节。还是那个问题,我没有英语成绩,私立的话如早大、MARCH(立教虽然不用,但是由于特殊原因这里就不展开了),国立的话如阪大等,基本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不过我还是幸运的,庆应没有强制要求英语成绩,且我的研究方向恰好也是庆应的强项,这给了我一个“可乘之机”。除开庆应,符合我的情况且可供我选择的院校基本是没有了。另外比起学校,我更看重的是方向对口的教授,所以看来看去也只剩下爱知县立和静冈县立这两间地方公立。因此到最后我其实已经变成庆应专愿了。回过头看,从刚刚开始准备考学的时只敢想冲一下立命馆,到现在竟然敢专愿庆应……只能说,在有间不到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自己的确成长了许多。2022年年底,根据庆应的法研的考试时间,我提前报了23年7月的语言学校,打算把法研的一般入试和外国人入试都试一下,增加考试的次数以提高合格概率。

2023年年初到3月份的这段时间恰好是大四的寒假,基本没什么学业压力,毕业论文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总体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比较空闲。我就趁此开始进一步地阅读更多不同方向的文献,为我的研究课题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恰巧读到了导师撰写的论文,收获了很多。在不断地思考自己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也发现这位教授的研究方向相比法研的教授更加接近于我想研究的东西。另外,庆应政媒相比法研入学时间早了很多,是9月份入学,如果合格了,我的修士入学时间和本科毕业时间基本能达到无缝连接,就可以早一点开始正式的研究生活。这段时间里由于身边的小伙伴们基本都已确定了各自的出路,自己在这段空闲期也越发焦虑。所以考虑再三,还是想着尽可能地加速自己的考学生涯,于是就开始尝试着联系政媒的教授,希望能获取内诺。

十分幸运的是,这位教授也愿意给我机会进入庆应学习,我的考学生涯在7月10日终于迎来结尾。这期间,我只有在拿到内诺和得知自己被录取的这两个瞬间是兴奋的。前者是因为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努力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后者是因为圆梦了我从初中就开始就憧憬的庆应。除此之外更多的是释然,因为我自认为已经做到最好了,没有任何遗憾。

 

 

 

 

总结与感悟

在考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很少会去想“自己的出身校并不好”这类主观上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是多多去思考我怎么做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储备,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在这里也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看专业书和文献,且在看的途中要保持思考。看多了思维就会打开,灵感就会慢慢涌现。

另外我认为,导师的合适,比学校的合适更为重要。当然,我是很幸运的,能够在实力很强的大学里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不过即便最后只能去到很一般的大学院,我也会欣然接受。

 

一天的学习结束后,我喜欢去隔壁的公园散步,放空自己的大脑。

 

 

最后也想在此感谢考学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有间团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研究计划书的撰写过程中,衷心地感谢黄老师与邱老师的指导;在专业知识之外的问题上,感谢季老师、班主任刘老师与李老师的解答。另外,也在这里也祝所有的同学都能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院。相信只要愿意付出,结局是一定不会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