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128|“无战略不考学”,半年时间拿到明治和立命馆的offer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阍者 毕业于国内一所二本院校的金融学专业,2018年春季以几近零基础的日语水平赴日留学,同年年底考取N1;第二年秋季成为有间学堂国际政治课程10期的学员,短短几个月后合格两所名校:明治大学政治経済学研究科政治学専攻高度職業人コース博士前期課程、立命館大学国際関係学研究科国際関係学専攻博士前期課程。
阍者同学在考学过程中制定了详尽的策略,几乎没有遇到人人避之不及的弯路。愿本文读者阅毕能够理顺思路,获得灵感,早日考取心仪的大学院。
昵称:阍者
毕业院校:浙江万里学院
日语:N1 151
英语:无需提交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我是来自一个沿海城市的普通学生,高考发挥失利,在省内二类院校就读,大学时期曾考虑过赴英国留学,但是最后选择了来到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求学。在国内的时候日语0基础,通过自学,勉强通过JTEST-F级,获取来日本的资格。18年4月赴日以后,在语言学校最基础的班级就读,从“あいうえお”开始学习,于当年12月获得N1-112分的合格成绩,于19年7月再次获得N1-151分的合格成绩。19年9月进入有间学堂的国际政治课程开始学习,并于当年12月开始,分别出愿了筑波大学、立命馆大学以及明治大学,最终合格了立命馆大学的国际关系研究科和明治大学的政治经济研究科。
想必我们大多数人,在茫茫人海中都不是那些最闪耀出彩的人才精英,也不是天资聪颖的旷世奇才。相反,我们恰恰是那些长期在升学道路上,不断跌倒爬起,经历各种挫折,那种在小说里没有主角光环打酱油的普通角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可以拥有变得更强,获得更好学历的梦想。事实上相比那些从小到大的隔壁家的孩子们,我们的能力总是相对逊色的。我们既不具备超凡脱俗的头脑,也没有极其优渥的家庭背景,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人生的规划策略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弥补能力不足的短板。历史上战术胜利战略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纵横之术能更全面地设定进学之路。
纵术
对于为什么要获得好的学历,为什么要来日本,很多人其实并不能很清楚的说出个所以然,糊里糊涂就来了日本,但是如果我们要全心进学,这两个最终目标至关重要,以下就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梳理。
首先,为什么要获得更好的学历?往雅了说我们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为全人类的学术进步尽一份力;往俗了说我们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去更好的生活。所以人生的最终目标大抵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得更加充实。那么一份更好的学历就是一块敲门砖,或许很多人会说读书无用论,但是更好的学历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拥有更大的平台展示优秀的才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或许做不到一出生就闪闪发光,至少可以通过学历,让自己这颗金子被发现的时间早一些,发的更亮一些,而不是长时间被人海埋没了自己的价值。退一万步而言,学习也是帮助我们挑战困难,完善自己不足,学会管理自己的过程,所以学习这件事,就请执着地去拼吧。
其次,为什么要来日本,我有自己的个人思路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欧美国家的研究生学习时间或许相对比较短,例如相当热门的英国只有一年的时间。但是作为留学来说,在学习的同时,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人文情怀,甚至是了解当地人的思维方式,都是相当重要的,不然留学只是为了学历镀金还是过于单调了一些。留学时间过短,学习之余肯定不足以了解异国,日本的的留学时间能够基本满足。从地缘政治角度讲,日本与我国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能够通过吸收日本的优点,发现日本社会的不足,来改善以后我们中国在大国崛起之路上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中国留学生该有的社会责任。从个人经济的角度考虑,日本有兼职文化,通过兼职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毕竟咱爸妈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日本劳动力人口稀缺,毕业之后能够更快地在日本就业,在积累一定的海外企业工作经验后回国,相比许多只获得欧美国家文凭的留学生,有着更实际可观的竞争能力,扩大回国以后的就业选择面。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不会再去怀疑自己的进学之路是否正确,是否值得。充分的理由和坚定的信念是我们做好一切的前提。
以下则是具体的实施操作。日本生活和进学的基础就是日语,这一点毋庸置疑,就不要想着在日语方面去找借口偷懒了,这是一个在日留学生必须跨过的门槛。成功进学的前提是基础日语成绩,要进学到名门院校,相应的需要出色的日语成绩,或许也有不少低分N1飘进顶尖大学的案例,但还是请我们做最有把握的事情,拿着高分成绩,安安心心让教授信服我们的日语能力。
在跨过第一个日语难关后,选择研究科也至关重要。由于本科是金融学,所以在初期毫无疑问的选择了经营学,在之后才不断了解到在日本,经营学竞争压力较大,由于日语专业,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甚至各个与经营毫不相关的本科学科的学生都扎堆在经营学中,引起竞争人数瞬间增加。如此会导致一个结果,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本科的升学优势,可能要为其他来自各个学科更加优秀的竞争者让位,最后被迫选择一些不是特别有名的学校的经营学研究科。
中国社会相对于专业还是更讲究一些学校的排名和名气的,通俗点讲,我们还是很希望亲戚朋友能够知道我们上的大学名气还不错。另一方面,现实中种种情况显示,就业和专业匹配程度其实并不是很高。所以为了进入更好的大学,我在九月份最终放弃了原有的优势专业,转到国际政治专业,希望通过曲线的方式进入到自己心仪的学校。就像国内高考填报志愿一样,在成绩一般的情况下,选择好院校中非热门专业还是普通院校中热门专业,这次我选择了前者。如果按照我之前的能力,经营学专业只能选择“日东专驹”这一档的大学院,但是换到国际政治专业,可以选“MARCH”以上水平的大学院。当然选择转系到政治专业,是因为我从小对政治相当喜欢,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并且也乐于在短时间内为提高自己喜欢的专业知识而去拼一把,因此最终选择了到国政专业学习。
所以在此的忠告是,如果要换专业,也不要过于盲目,先想想自己有没有相关的基础优势,有没有兴趣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没有,那么哪怕真的转系了,也可能很大程度上导致失败,毕竟学习的过程还是相对比较枯燥乏味的,兴趣能够更好地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
在攻克日语和专业知识两大难题后,就迎来了出愿。出愿虽说只是报个名,但是是进学策略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关于出愿学校的数量,个人认为3~4所大学即可,少了的话,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升学时间有限,更多的机会有助于更大概率实现实现成功进学的梦想,如果多了的话,比如5所以上,由于日本不像是国内统考,需要各个学校之间来回跑,还是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些时间用在复习和整理考试思路上,边际效益会高很多。很多人会产生更多的机会,带来更大的可能性的错觉,但是对于失败来说,基本实力不足的情况下,给再多的机会也把握不了,只会白白浪费考试报名费和自己的精力。
其次是出愿的学校层次,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高中低搭配的模式,但是其中也很讲究策略。以本人自己的例子来说,我首先选择了层次相对高一些的公立大学,筑波大学。筑波大学的出愿要求是不需要N1,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较高的N1成绩失去了作用。笔试内容是专业知识和日语,剩下的就是面试。先定这所学校的原因是,我选择的教授是个中国人,希望碰碰运气,打打感情牌,虽然丧失了N1的优势,但是由于考试时间较早,可以先去试试水,如果失败了也不至于会影响之后两所学校的考试心情,顺便可以积累经验,及时改进考试中的不足之处。事实上在筑波大学的面试对我之后两所学校面试的改进帮助非常大。
然后选择的是立命馆大学,这所位于关西的知名大学,对于我这个东京求学的学生来讲,属于一个相对竞争力较轻,但是排名出色的大学。而且其中的考试内容只有面试,就某种程度上规避了我转系导致专业知识不全面的短板,升学模式也更考验口语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眼缘,所以选择了中规中矩的立命馆大学作为过渡。最后我选择的是明治大学,其作为“MARCH”的首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校区地理位置优越,考试方式也是笔试加面试的传统方式,我可以通过前两所学校的考试经验,在最后这场明治大学的考试上奋力一搏。
通过以上的纵术策略的制定能够保证升学方向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横术
横术相对纵术策略的安排,就要来的枯燥许多。首先就是前文提到的如何学习日语。其实我们作为国内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应该对语言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优先对基础的语法知识,和单词发音不断的复习巩固,这一点上没有任何的捷径可走,只能靠反复的熟读,大量地参考教辅书,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当然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你的口语发音会更加的纯正,讲出来的日语也不至于磕磕绊绊。最后反映到纸面上的日语成绩也会非常漂亮。其中语法和单词对于我们来讲相对可以很快掌握,但是听力需要大量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才可以提高,所以个人推荐更关注些听力方面。
其次关于专业知识,由于转系的缘故,对专业知识其实掌握的并不牢固,个人建议是先看看中国国内的中文书籍,在大脑里有一定的知识框架之后,再逐渐转到日文书籍,这样既不会导致理解不充分,还能够方便形成思路,用日语的方式表达出来,毕竟用母语学习要直观许多,更方便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内容。
还有一个因素是很多考生忽略的,就是心态。一个良好的心态,也能帮助你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要先明确,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那么在日常学习中也不要死读书,既然来到日本了,就多出去走走看看,享受日本生活方式,开开心心过日子,全心全意去学习。套用一句《让子弹飞》的台词“我们就是要站着把钱挣了”,现在我们就是要开心生活着把大学院合格了!
综上总结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大多不可复制,失败的方式千奇百怪,但是我们可以引以为戒。我身边也不乏一些资历出众者却因为时间错过,出愿失败,没有规划策略而失败的例子,更多的则是些有一定的安排,但是不愿意努力最后不得不放弃的人。我只是单纯的想表达,我们也可偶尔偷偷懒,这是人之常情。但至少要有一定的日语和专业能力,才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细致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帮助我们实现梦想。
以下是我在最困顿的时期写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曾听过无数关于梦想的故事,看过无数关于理想的视频,但等到了自己身上,才能理解追逐梦想远比想象的难得多,背负得也更多。或许很难体会在夹缝中高不成低不就的我们,如何习惯常态化的失败,如何去坚韧内心不被打垮。这样一次次的奋进被击退,到最后全部历练的所得,并不像是成功者的狂喜,亦不像是失败者的颓丧,却是属于我们挣扎着的人们唯一最珍贵的人生财富,这也是一种成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