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255|北海道大学合格谈:厚积薄发终会结果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鹿肉 毕业于一所国内双非院校的广告专业,鹿肉在大三的时候决定了赴日留学,并同时开始了语言的学习。虽然因为疫情没能及时入境,但鹿肉并未坐以待毙,她加入了有间学堂社会文化第17期班,远程进行学习和备考。从出愿到参加考试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但前期长达半年的扎实努力的学习和准备并没有白费,鹿肉第一次考学尝试便取得了好结果,于今年2月合格了北海道大学文学院人間科学専攻地域科学講座修士課程,将于4月入学。
昵称:鹿肉
日语:N1 152
英语:无
出身校:北方工业大学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个人情况介绍
我毕业于国内一所双非学校,广告学专业。大三的寒假因为机缘巧合萌发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最开始决定的时候没有想太多,对之后要学什么专业也没有过多的考虑,都是在过程中逐渐找到的结果。(不过现在所选择的研究内容也是我一直感兴趣但是在大学阶段没有机会去研究的领域。)
决定想去日本留学,立刻就跟家里说了,家里也很支持我。原本的计划是入境之后再报塾备考的,结果毕业之后因为疫情无法入境日本,最开始真的挺焦虑的。但是觉得不能光等着啥也不干,在咨询-试听-咨询了几个塾之后,报名了有间学堂。今年2月通过海外线上考试合格了北海道大学-文学院-人间科学専攻-地域科学讲座。
时间线
2019.4 开始学日语
2019.12 N2 合格165
2020.12 N1 合格 152
2021.3 咨询并报名有间
2021.3-8 一边工作一边上专业课(中途为了专心考学离职了)
2021.8月底开始找方向定题
2021.10-12写研究计划书
2022.1.5 出愿北海道大学 文学院
2022.2.05 北海道大学线上笔试+面试
2022.2.17 北海道大学合格
备考过程
研究计划书
与各位前辈跟老师说的一样,研究计划书是考学过程中最最最核心重要的部分。我的研究计划书整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定题,二是撰写。
1、找分野-定题
找分野-定题是一个“看文献-找问题意识-不行-看文献-找问题意识”反复的过程,整体个人感觉是漫长而痛苦的。我从8月开始找自己的研究分野,定了一个感兴趣的分野看相关文献找问题意识,把关于题目的想法还有目前存在的问题汇总成一个word发给ta老师,之后会得到ta老师的一些建议/约语音相谈,甚至还会发给我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文献。这个过程大概反复了5、6遍,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甚至是沾边的),最后定下来了一个题目,10月中下旬完成了第一稿。
在找分野+定题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我的ta马老师,马老师一直在温柔耐心地帮助我,引导我找到自己真的感兴趣的方向,并且给出了非常实质性的建议。而且我每天看各种文献,每天都有各种问题问马老师,马老师也会一一回复我,真的很感动。
2、撰写计划书
现在看我最终稿的计划书跟第一稿计划书,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从10月底到12月底定稿,一共修改了11稿,前几稿基本属于整体变动(修改研究对象/细化研究分野之类),大概从4稿开始差不多定下来具体方向和整个计划书的思路了。每次在跟赵老师的邮件往来修改中,赵老师总能指出我逻辑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专业性的见解,甚至帮我一起整理思路,一起讨论怎么写更好。
在这里真的特别感谢赵老师一遍又一遍的指导和回复速度,每一稿发过去2天内肯定会收到回复。我认为在来回修改计划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是,有想法或者对于老师的批注哪里有问题或者不明白的一定要积极跟老师沟通,不要不好意思说!与此同时,也不用完全根据老师的想法去修改,如果自己对某个点有不同的想法可以跟指导老师说,老师们会非常尊重个人的想法的,不要担心!
院校选择+出愿
因为人在国内,想在2021年考一次冬季试试,所以从最开始就考虑到有可能需要线上考试,把挑选学校放在能线上考试的学校了。不过因为我研究计划书实属有些难产并且没考英语成绩,12月完成计划书之后能报考的学校(可线上+研究内容重合的教授)不是很多。在TA马老师的帮助下,最后锁定了北大,名大,庆应sfc的几位教授。名大需要提前联系教授,我当时离出愿太近了有些来不及就没出(这块真的提醒大家要提前看好学校官网和募集要项需不需要提前联系教授!! );庆应sfc也需要提前联系教授,不过是22年4月才出愿,准备北大考完了再联系。最后决定先出一个北海道大学试试。
整个出愿过程还算顺利,这里建议大家一定要仔细阅读募集要项的每个要求,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早点准备起来,到时候不至于忙手忙脚。过程中也出现过小波折,本来想拜托塾里帮忙出北海道大学,但是很不巧出愿期限的1.3-1.7正好是日本的新年,塾里放假了无法帮助出愿,最后是ta马老师帮我出的愿,真的特别感谢马老师!!!
笔试+面试
北海道大学是在2月5号上午进行线上笔试,下午进行线上面试,所以从我出愿到真正考试只有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前中期时间安排上是下午准备笔试内容,晚上准备面试稿,后期主要是整理跟回顾,在原有的东西基础上稍微增加新的东西。
1、笔试
笔试内容分为两部分,5挑2小论文和15挑5名词解释。但由于地域科学讲座属于交叉型研究室,笔试出题范围包括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社会学、地域社会学几个领域。我把目标放在了跟我研究内容最相关的环境社会学跟地域社会学两个模块核心复习。
初期阶段 把近十年的过去问整理了一个ppt,大概按照下面这种归类。归类之后就能发现出题倾向,发现这个研究室特别喜欢并且很重视社会调查法,这也成为了需要重点准备的一个模块。
中期阶段 把最近5-6年的过去问都写了一遍。最初写的很慢,大概2天才能写一套过去问,不管是小论文还是名词解释都需要查阅专业书籍甚至是借助文献才能写得出来。每次小论文写完了会在最底下附上对于这道题我的问题和思考一起发给赵老师批改,这里再次感谢赵老师的快速回复!基本上一天之内都会给回小论文的批注,而且针对我的问题找相关文献发给我,还会把文献重点的地方标注上!每次收到赵老师的回复真的都很感动,会有一种“我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努力”的感觉。
关于名词解释,自己整理了十几页word,然后把它们打印出来进行了二次整理——把同类的名词放在一起更容易进行理解记忆和对比。
后期阶段 出现了小坎坷,距离考试的倒数第二周突然嗓子发炎引发了急性鼻窦炎。大家真的一定一定要在考试之前注意身体健康,生病的小一周里明显感觉学习效率降低了很多。
最后一周,把之前写过的小论文进行了归类,同时研究了下近5年出题类型,最后整理出了5类我能写的过去问小论文,在此基础上加加减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模板。不过因为时间有点紧模板并不完善,只能说是如果考了相关的小论文题目能凑合用。另外,在之前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于社会调查法的题并不是特别会写,并且名词解释和小论文都会涉及很多调查法的内容,所以在最后一周里再次把社会调查法书里重点的部分进行了整理,必要的东西背了背。
同时,在复习之前考过的名词解释以外,整理了一些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目前为止还没考过的/考过但有可能重复考的词。之前考过一个“アジェンダ21”,同领域常见的还有一个叫“SDGs”(但之前没考过),我个人认为SDGs很重要就准备了一下,没想到真的考到了!
最后关于书籍,主要看了《よくわかる環境社会学》,教授推荐的书籍《なぜ環境保全はうまくいかないのか》,《社会調査法入門》和《よくわかる社会学》。
笔试当天
因为研究室的出题范围比较广,我确实也没有把所有东西都看过一遍,因此比较担心如果出了没见过的名词解释怎么办。后来开始考试了发现有两个是原来过去问出现过的,一个是准备过的SDGs,一个是跟我研究内容相关的,只有一个见过但是不太记得具体是什么还是硬写了。小论文我也用上了之前整理的模板,整体写的比较顺利。所有笔试写完了还剩15分钟左右,又检查了两遍。
2、面试
大概1月中下旬把塾里的面试问题集给定稿了之后,在考前最后一个星期进行了两次模拟面试。请大家一定要利用塾里提供的模拟面试机会!!提前进行模拟面试真的很重要!!
第一次跟赵老师模拟面试非常紧张,平时也没有特别的机会能够进行口语表达,对自己的口语还是有些担忧的。第一次的时候明显会有背稿的感觉,赵老师也针对我的回答提了很多建议。第二次模拟面试自己明显能感觉到状态很放松,说的也比较流畅。模拟面试结束之后,赵老师跟我说这种状态很好,并且认同了我的口语表达能力,让我心里有了点底。
面试当天,跟我想的不太一样,总共面试了36分钟,一共4位教授,大概问了10个问题。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全部都是跟我的研究计划书内容相关的,只有前3个问题是我面试稿准备过的内容。后面的多数问题都是根据我的回答进一步进行的提问。因此我认为对于面试,最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甚至是相关情况的掌握。有几个问题甚至是我在写计划书的过程中没有太思考过的方面,当场只能把知道的能说的想法都说了。
面试之前非常紧张,但是开始跟教授交流上反而放松了很多。教授们还是挺温柔的。在我介绍完我的研究计划书之后教授就跟我说,“接下来的提问肯定会出现一些现在可能无法准确回答的问题,毕竟研究还没开始,不懂的地方肯定有很多,都需要以后慢慢调查研究,这些都没关系,只是想了解你现在的想法。”可能是因为这句话,后来面对教授的提问我并不是特别害怕了。并且能感觉出来教授们的提问并不是在为难我,而是真的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以及对于每个问题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能给的建议就是,不要过于依赖背稿,更重要的是跟教授的交流互动。就算遇到了不会的问题也要大大方方的把知道的部分回答了,不要慌张,或许会比背稿效果更好。^_^
最后
考学这半年不能说是特别困难,但肯定是不容易,尤其是定题-写计划书的将近5个月里我经常焦虑。在这里真的非常感谢我的ta马老师还有计划书指导的赵老师,两位老师一直在鼓励我,帮助我。还有同期的几位同学,有时候写不下去了或者难受焦虑的时候就会跟其他同学聊聊天,相互鼓励,真的会好很多。
我很高兴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是有结果的,同时我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
最开始出愿的时候真的没想过能合格北海道大学,甚至考完之后已经开始准备联系下个学校了,没想到第一次考就能合格。出结果那天在朋友家一度以为我看错了还让朋友帮忙确认,甚至还怀疑是不是北大教务弄错考号了,直到出结果的当天晚上收到了教授的祝贺邮件,我才真的发现自己合格了。
我记得最开始定课题的时候,在看了很多很多各种不同方向的文献,却还是定不下来而焦虑的时候,TA马老师跟我说“要相信看文献的过程永远不是无用功”。事实证明,八九月的努力会在二三月得到结果。
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成功考上自己的理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