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155|想要合格阪大这样的名门?请务必奋战到最后一刻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菲尼克斯 毕业于国内某211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甘于毕业后走一条望得到底的道路,她在本科阶段便立下留学日本的志向。2018年暑假来到日本时,她对留学依然没有清晰的规划,直到2019年3月联系有间学堂,获取大量的考学情报,成为文学课程班8期的学员。
正如过去无数鲜明的成功案例所示,“不打侥幸之仗”;菲尼克斯同学的经历虽有起有伏,可同样证实,在日本留学中唯有及时、提前、踏踏实实地准备,才能增加合格心仪上位校的可能性。
在日本学习文学专业,向来需要较高的日语分数(N1至少150分以上),因此菲尼克斯同学曾因较低的日语成绩遭拒;树立阪大目标的她努力提高日语水平后再次联系教授,获得认可,便扎扎实实继续准备修士考试,最后合格大阪大学言語文化研究科言語社会専攻地域文化研究コース 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博士前期課程。
昵称:菲尼克斯
日语:N1 165
出身校:华南师范大学
2020年8月7日,看到合格名单上自己的考号,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却没有想象中的喜悦。一是因为疫情,二是因为心虚。我是经过一年九个月的语言学校和半年研究生,才终于考上修士的。由于我的专攻只有4月入学,也就意味着我还要继续半年的研究生。漫长的备考期,源于我的准备不足。我的考学体验谈,与其说是一个考学成功体验的分享,不如说是一个失败案例的分享。
我出身于国内一个末流211的中文系,是一名师范生。比起学术研究,我大学期间更注重师范技能方面的训练。但我一直隐约有些不甘,虽然教师是一个伟大神圣且稳定的工作,但一旦毕业考编成为教师,恐怕人生的道路一眼能看到底了。加上多年来对日本文化的好感,我在大三时决心到日本留学。
大阪乡下的稻田
可惜的是,虽然我做决定挺早,也一直在网上搜索留学相关的信息,却始终没有做一个完整的规划。一方面,我考虑过转专业,另一方面,网上信息复杂且不可靠,我留学的具体计划多次动摇。在这样糊里糊涂的情况下,18年7月,我来到了东京的一所语言学校。一直到19年3月,我进入有间学堂之后,才对自己的考学之路有了清晰的规划。
本文从以下三点展开我的经验分享。
- 前期准备
- 几次失败体验
- 阪大研究生申请及修考
一、前期准备
1、 是否报塾
我的前期规划是比较典型的失败案例。如果没有熟悉的前辈做引路人,自己又不够自律,建议还是要报塾。其实,来日本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听说私塾是个坑。然而,网上关于考修士的信息纷繁复杂,而具体到自己的专业,可获取的情报又非常有限。若想节约时间,其实还是越早报塾越好。我是在19年3月才进入有间学堂学习的,至今后悔自己没有早些报塾。
2、 出愿材料
每个学校对出愿材料的要求都不同,如果想要出愿某个学校,建议至少提前两个月去官网查看。如果今年的还未出,可以先参考去年的。在这方面,我又是一个典型反例。其实19年冬季我是打算出庆应的,然而在准备出愿的时候,我才知道庆应的推荐信要求密封,那时候去找老师帮忙已经来不及,只能放弃。
今年由于是特殊的年份,可能很难开具出愿相关材料。但部分学校有相应措施。比如,阪大可以提交理由书,上书无法开具的出愿材料、无法开具的理由、预计可以提交的时间。我虽然手头有毕业证明和学位证明,但学校要求密封,而我的材料都没有密封。于是向教务处进行说明后,提交理由书,也不需要再补交密封材料了。
宫岛的鹿
二、几次失败体验
19年的7月,我匆匆忙忙出愿了早大,笔试合格,面试惨败。笔试上,其实我做的并不算很好,虽然每道题都回答了,但有些名词印象模糊,回答的并不准确,因此我以为自己必然没有面试机会了。后来我才意识到,虽然我的回答有很多漏洞,但老师并不要求完美。备考中的各位也大可自信些。
反省这次面试,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提前准备。我以为自己笔试不会合格,因此在出了成绩之后,也就是面试的前两天,才去找塾里的老师匆忙修改面试稿和模拟面试。我的研究计划书本就写的匆忙,并没有整理好思路,便不出所料地败了。
夏季只出愿了早大,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现在想来,其实还是应该多报几所,若有个保底的学校,至少冬季能安心些。之后我开始申请研究生,一开始联系了九州大学老师,但至今没有收到回复。于是发邮件的10天以后,我联系了阪大的老师,也就是我现在的导师。然而19年7月的N1,我只考了110分,老师以日语能力不足拒绝了我,但同时,他表明若能考到150分以上欢迎再联系。
于是我又报名了其他大学,以首都大学东京的研究生为保底,同时报考了首都大学东京和一桥大学的冬季修士入学考试。但这时候,我其实已经对直考没有了信心,只想先去读研究生慢慢来。据说首都大学东京几乎没有直考合格的案例,于是我浪费了三万日元,鸽了首都大学东京的修士考试。此后,在一桥的面试中,我又没有做好准备,胡说八道了一通,把自己的2020年入学之路成功堵死了。
代代木公园的樱花
三、阪大研究生申请及修考
如前文所述,阪大的老师要求日语能力在150分以上,因此,我全身心投入日语的学习,将新完全掌握日语能力考试的全套(除了听力)做完了。12月的N1能力考中,我考了165分,立刻联系老师,按照要求写了三篇小论文,拿到了阪大老师的内诺。
由于疫情影响,我在阪大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体验是毫无体验。每日在家里上网课和自习,我异常焦虑。有一次终于鼓起勇气约了老师在zoom上讨论研究计划书,但并没有清晰的思路,且日语能力在几个月的自闭下一落千丈,老师只能就着我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虽然老师非常温柔,但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知识水平,我没有再约老师,而是按照老师的建议,再一次总结了参考文献。
更重要的是修士备考——出愿的论文写了吗?文学史复习了多少?面试的稿子背下来了吗?吾日三省吾身,我几乎认定自己要等到2月份再入一次考场了。但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导师,他让我将总结的参考文献发给他检查,还让我提交做好的过去问的答案,并给我提出建议。
疫情——是灾难,可能也是机遇。我向来苦手的面试,由于疫情只进行了不到10分钟。更关键的是导师。在我入场后,他首先向我表示歉意,由于疫情未能好好地对我进行指导。之后老师对研究计划书进行了简单的提问,都在塾准备的面试问题集的范围之内。
更不可思议的是,今年的笔试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专用问题。可能是因为今年老师只收了我一个研究生,复习的文学史完全没有考,而是以我的研究对象的诗论为题,让我分析他所说的具体是什么含义。虽说是我的研究对象,但我研究的是小说,这道题可以说是十分出乎意料了。幸好,我读过几遍他的诗论,稍作了一些研究,虽然没十分的把握,还是绞尽脑汁,勉强填满了答题卡。
总结一下成功合格阪大修士的经验。运气以外,我认为有以下两点:一、较好的日语能力。N1高分,是老师收为研究生的一项硬性要求,而且修考中的中日翻译题题量较大较难,需要不断的练习。二、充分熟悉研究对象。除了研究计划书的研究内容以外,研究对象的各类著作都有可能是老师考察的范围。
考学终于结束了,学习却是永无止境的。在ゼミ中,我体会到前辈们的实力,深感自己研究能力不足。回头望,我其实是个偷懒的马拉松选手,一路奔跑,累了便停下来走走歇歇。若能一路咬牙跑下来,也许可以少耽搁一年吧。幸好拖延癌也有春天,我总算是气喘吁吁地走到了终点——虽说也只是下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