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276|双非日专生合格早大教育学:疫情之下的非典型坎坷考学路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七秒鱼 毕业于国内一所普通一本大学的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沿着本科论文教育学史的方向,怀着对教育学的热爱,七秒鱼 决定更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知识,因此她加入了有间学堂教育学小班第8期进行学习和备考。
虽然早期因为疫情被迫滞留在国内,错过了不少学校的出愿机会,也曾陷入同调压力的焦虑中过。但 七秒鱼 又及时调整好了心态,在国内时认真收听有间学堂专业课,并运用一切资源,收集先行文献和历史资料,在赴日后,认真练习小论文,与有间老师进行模拟面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9月,七秒鱼 合格了早稲田大学教育学研究科教育学専攻修士課程,即将于明年4月入学。
昵称:七秒鱼
日语:N1 137
英语:TOEIC 780
出身校:首都师范大学
以下照片均来自于本期主人公自摄
我的大学时光
我本科是国内某双非一本大学的日语专业。当初之所以学日语专业也是机缘巧合。高考志愿报的6个志愿专业全部分数不够,被调剂到了日语系。上大学之前,我对日本文化和日语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也毫无兴趣。不喜欢动漫、二次元、游戏的我大一刚开始学日语的时候也是各种不想学、学不好。直到大二寒假我去了某march大学参加了短期日语研修项目。当时的日本人老师、同学都对我非常亲切友好。我在东京也度过了一段愉快的学习+旅行时光。回国之后,我不仅日语有了巨大的进步,对日本文化也产生了更多兴趣。由于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当语文老师,但又不想让自己大学四年的日语学习浪费掉,于是萌生了来日本大学院读教育学修士的想法。
由于疫情我的N1考的比较晚,直到大四上才考出来。托业也是大学毕业之后才考出来的。可以说考学起步比很多人都要晚。不过在大四上的时候我考过了国内的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在备考期间学习了国内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大四一年也完成了日本教育思想史方向的毕业论文。(由于这篇论文是一篇2万字的日语论文,在后期出愿很多学校的时候帮我省了不少事)这两件事为我后面的专业学习和考学奠定了基础。
与有间学堂相遇
大四寒假期间我产生了报塾、系统性学习日本教育学知识,以及获取研究计划书指导的想法。选择有间学堂是因为那时在知乎上看到我本科日语系学姐的考学经验谈。她是有间学堂的毕业生,语言成绩和我差不多,最后合格了早庆。这大大鼓励了我。之后就开始了在有间的学习生涯。
2021年春天的时候疫情还很严重,日本也没有放开新规留学生入境。于是我只能在国内每周来上网课。教育学的专业课一共持续了两个半月,由两位不同方向的老师来进行授课。老师们都比较负责,每周留的作业交上去也会批改。但作业是自愿写的,没交也不会有人逼你写。这是我觉得有间和其他有些塾最不一样的地方。将“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贯彻到底。这其实是在日本读大学院、读修士期间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如果我当初报的是代写研究计划书、代申研究生的那种留学中介,或者保姆式的私塾,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当时偶尔因为忙着写毕业论文而忘记写作业的时候,我都会特别有负罪感,觉得辜负了负责的老师。
在有间上专业课时的笔记
关于研究计划书
从小对历史、社会、思想、文学感兴趣的我,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明治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福泽谕吉相关的内容,不过相比教育思想更偏向社会思想,且在先行研究期间发现明治时代的日语阅读对我而言难度太大(类似我国民国时期的半白话)。于是在和教育学小班的学校教育方向姜老师一对一商量研究计划书定题的时候,确定了研究日本大正时期新教育运动的代表教育家之一小原国芳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教育思想史是我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不过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小众的,并不是什么热门专业、热门方向。于是在先行研究阶段,我动用了一切能动用的资源去查资料。本科学校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国外的CiNii、J-STAGE、谷歌学术、青空文庫,乃至二手书网站。并且进行了大量中日文文献阅读。但是由于当时疫情原因无法入境日本,还是有很多资料无法查到,比如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的资源。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姜老师的帮助。我和老师一起在一年里修改了近十个版本,才最终成了今天的样子。
我看过的专业书与先行研究
一波三折的考学经历
我于2021年6月正式大学毕业,第一次出愿是出的早大教育学研究科2022年度的修士入试。然而当时日本新规留学生入境仍未开放,早大又只有线下笔试+面试,于是不得已我只能放弃。后来开始申请2022年4月名古屋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名大教育学是非内诺的统一审查制度。这次,我在书类审查阶段就落了。之后我就在国内开始了漫长的国公立大学研究生套磁阶段。由于我的研究方向过于小众,能报的教授非常之少,所以等来的结果就是少数拒信和无数石沉大海。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九州大学的教授给我回信说他虽然不收研究生,但我可以直接线上直考试试。虽然这个教授的方向和我并不是那么匹配,但已经历半年空窗期的我急于想要试试,就报考了九大教育学当年的冬季考。当时是采取线上笔试+面试的形式。考试内容和线下并没有什么区别。
然而那时我的备考情况并不理想。由于疫情等因素,在大学毕业之后的半年里,我既未能赴日参加直考,也没能成功申请国公立大学的研究生。看着周围同学在国内读研、工作,又或是赴欧美留学,而我只能每天在家里复习、前途未卜。缺乏价值感、社会参与感、归属感与身份认同,让我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迷茫。这时的我做出了实习的决定。由于我是日专生,除了大学期间在教育培训机构的暑期助教和家教经历,几乎没有教育实践经历或教育相关业界的工作经验。为了亲眼看一看当下的教育实情,将自己学习的教育思想与实际结合起来思考,也为了不再迷茫日后的职业生涯,我先后在两家与教育相关的单位实习。虽然从事的是较为边缘的辅助工作,但也让我对职场、对教育、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一定认识。但这确实客观上影响了我考学的精力。直接导致了我九大线上入试不合格。在这里奉劝想要一边实习或工作一边备考大学院的同学三思而后行。迷茫不知道该选什么的时候,千万不能什么都想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大多数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双管齐下。不完全对口的在职考研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的。
赴日之后的最后冲刺
2022年4月,日本政府在一年之后终于开放了新规留学生入境。我通过东京某语言学校4月生的签证顺利赴日备考。在4月入学语言学校到9月参加早大教育学研究科入试的这半年里,我充分利用了东京当地的学习资源。去国立国会图书馆阅读了很多在国内看不到的先行研究,并进一步修改我的研究计划书,同时接受塾里的姜老师的进一步指导。4、5月份我把去年上课时的录像和教材又拿出来复习了一遍。6、7月份开始搜集各校的出愿信息、过去问,今年夏季考确定了出愿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学艺大学两所院校。并把自己做的过去问发给姜老师批改。在这里我想说,教育学笔试的准备刷过去问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是教授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出题,每个学校的出题范围、出题方式都不太一样。我在考早大前做了2016—2022年度六年的过去问,摸清了早大的出题风格和内容。这对我的笔试合格帮助非常之大。
早大过去问练习
在面试方面,我请塾里的姜老师给我进行了模拟面试。也参加了塾里的夏季考面试讲座,麻烦陈老师给我模拟面试了一回。除此之外,我还拜托语言学校的两位日本人老师帮我做了两回模拟面试,从日语母语者的角度获取了建议。这四回模拟面试对我的帮助非常之大。从第一回模拟面试思路不清晰、紧张,到最后早大面试考场上的回答流利自如、游刃有余,我对自己的研究计划书有了更系统、更成熟的认识。相比起九大,早大的面试就比较中规中矩,不会问太多毕业论文、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主要围绕的就是研究计划书。我最后半年的在日备考时间里,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先行研究、研究方法、实施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反复打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你自己说的每一句话,你都知道什么意思。因为教授就是在根据你的发言,来发掘下一个问题。所以自己说出口的专有名词,一定要知道它的名词解释。自己讲到的问题点,一定要明白它背后的深层原因。自己的研究方法,一定要具备实施可行性。这样才能在面试的时候,经得起推敲。
于是,在为期一年半的一波三折之后,我终于合格了早大教育学研究科修士,进入了心仪教授的研究室。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有间的姜老师和我的班主任曹老师。如果没有姜老师的专业课和研究计划书辅导,我不会合格。没有曹老师一年以来不放弃我,持续为我寻找考学信息、跟进我的备考近况,我也不会合格。“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本修士考学没有捷径,一步一步地努力,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就是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