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134|名大合格记:不轻易延长战线,打有准备的仗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小王同学 毕业于国内一所211院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赴日后方才准备语言考试的她,深知时间的紧迫性,因而在N1失败后立刻将目标重设于留考日语,并考出相对满意的成绩。她同时在文中提供了考托业的建议。
小王同学于2019年夏天和有间学堂的咨询老师沟通后,果断报名成为新闻传播课程10期的学员。在准备专业知识和研究计划书的过程中,她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取得了“日本考研和教授们看重什么”与“自己如何展现前二者所需”之间的平衡,高效学习,因此约半年后便拿到名古屋大学情報学研究科社会情報学専攻博士前期課程的合格通知。
昵称:小王同学
日语:EJU 346
英语:TOEIC 855
出身校:辽宁大学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大学毕业后,托业没有、日语N2的我两手空空来到了日本。面对怀揣“8月手握N1,考一个托业,再写研究计划,明年4月总能有个学上”这等美好愿望的我,95分的N1不合格通知书给了当头一棒,也宣告着我的考学时间将大概率将延长至明年夏季。
我清楚自己并不擅长拉锯战,过长的考学时间会逐步消磨我的意志与信心。所以即使希望渺茫,我也不愿就这样放弃冬季的考试机会。于是在查阅资料和与有间ゆかり老师、沈老师的相谈后,我发现有的学校认可EJU成绩(如上智新闻学)、有的学校并没有对N1做硬性要求(如名古屋大学社会情报学)、有的学校设置春季出愿(如早大J-school的9月入学)。在反复权衡后,我重新设定了目标:冬季N1一定要合格并参加EJU考试,2019年12月出愿上智新闻学、2020年1月出愿庆应政治学ジャーナリズムコース、名古屋大学社会情报学、2月出愿早稻田大学J-school的9月入学。不过庆应笔试要考察我完全不熟悉的政治学,上智和名大考试时间在同一天,所以最终实际上我只出愿了名古屋大学社会情报学研究科。这证明仔细阅读募集要项很重要。名古屋大学情报学研究科冬季考试有些特殊:没有笔试,资料审查、面试30分钟(10分钟发表+20分钟回答问题),需要事先联系教授,获得许可后才能报考。
手残也挡不住的壮阔之美
由于我前期准备不足,不难看出我的考学历程总体呈现的是一种“乱炖”状态,即在一个时间段内不得不同时准备多项内容,这无疑是痛苦而煎熬的。所以各位如果能在赴日前就能提前获得日语N1,后期考学便能少很多负担。不过如果与我情况一样,不妨试试这种“乱炖”的备考方式,虽然令人头秃,但若能合理安排每一天的学习时间,没准便能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斗。
语言准备:环境是语言学习的最好老师
如果在日本,一定要珍惜这个天然形成的语言环境。多听多说多读,语言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强化,特别是学新闻传播的同学建议多看看日本电视的新闻评论番组,把握当下热点,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当然对考学也会有所帮助。EJU听力考试是阅读和听力结合,备考时要着重听力练习。N1相信各位早已身经百战,就不多赘述了。
英语托业不推荐大家裸考,众所周知托业难度不大题量却非常大,如果不提前适应直接裸考很容易翻车。另外在一场托业未出分前下一场托业通常已结束报名,所以建议把握好报名时间,以防万一连续报两次,以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英语问题。
我将我的考学历程美其名曰“乱锅炖”
备考核心:赋予研究计划逻辑性、可行性与客观性
研究计划算是考修士的重头戏了,对于没有笔试的学校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首先是选题。我是在有间的一节专业课上获得了启发,在初步构思后便多次请教沈老师,沈老师既专业又负责,与我探讨研究的整体可行性,帮我很好的拓宽了研究思路。研究计划书中新的知见是不可欠的,所以个人认为在选题上要尽量避免学者已经研究透彻的选题,尽量从一个新颖而具体的角度切入、展开研究。
逻辑性是一篇合格研究计划的关键。由于国内这方面教育相对缺位,我们很容易在撰写计划中出现逻辑性问题。对此我个人浅显的理解便是让自己在研究计划的每一句话都有依据。即使由于字数限制没有办法在书面上呈现,但也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在设计研究方法时也需贴合实际、考虑到未来入学后实施的可行性。
另外,在研究中一定要注意研究的客观性与批判性,切忌想当然与固化思维,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渠道获取研究资料。
竟然在日本学会了包饺子
联系教授:展现出严谨、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
名大在报考时要求提前联系教授,并且是越早越好,建议至少提前一个月以上。联系的过程其实也是教授对你的一种考察。所以一定要重视与教授的邮件交流。邮件用语要尽量规范。在语言学校学习的同学可以先自己独立打一个草稿,请教语言学校的日本老师帮忙修改。
我是出愿前一个月左右开始联系的教授,首先是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说明一下出身校、语言性水平、研究方向,并表达一下想考修士的意愿。在教授回复后发送了我的研究计划书。(不要在第一封邮件便发送研究计划书,因为教授基本不会点从陌生人发出的有附件的邮件)
在收到教授的一些指导意见后,一定要积极地根据教授的意见进行修改。我提交后,这位教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文献回顾的不充分以及研究方法上的一些漏洞。修正好这些问题并不简单,需要更多地阅读大量的文献与补充专业知识。我在出愿前一共向教授提交了3次,研究计划的字数也从最开始的1000字拓展到了5000字以上。修改的过程非常煎熬,但是效果显著,它可以帮助你缕清你的思路,也是向教授展现你的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面试准备:反复演练、展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欲
名大情报学研究科冬季考试非常特殊,面试30分钟,分为10分钟的个人发表与20分钟的回答问题。如果有同样面临发表环节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
面试前阴云密布的名古屋大学
个人发表也就是presentation,面试当天会有一个计时器摆在你面前,所以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发表。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是个人推荐制作PPT,可以让你的发表内容更加清晰,也可以弥补日语上的不足,PPT一定要简洁。我个人的发表内容分为大学的学习成果(3分钟)与研究计划书(7分钟)两部分,发表前也进行了反复演练,调整自己的读音、语速及语调。
提问环节可以分为一般问题和专业问题。有间的面试问题清单基本上可以覆盖到这些一般性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毕业后打算等等,不过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忌假大空。专业问题主要围绕研究计划书,不要让自己的研究计划出现逻辑性漏洞,特别是研究方法,教授很可能对此进行追问。疫情面前,沈老师与我的模拟面试改到了线上,但这并不影响相谈的效果,老师提到了很多我之前忽略的细节,也指导我如何在面试上更好的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力与学习意欲。
学习意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要让教授觉得你并没有局限于当前的研究计划,有深入学习、不断钻研的精神。
写在最后
这段考学时光,让我“有幸”感受到了从所未有的紧张、焦虑与自我怀疑。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件坏事,毕竟未来可能只会更加煎熬。如何在兵荒马乱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绿洲,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课题。考上最好、考不上拉倒,考学并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不过,一边焦虑的天天秃头,一边又不肯刹下心来做好一件事,路可能真就变窄了。
最后,感谢有间学堂沈老师、ゆかり老师、TA石老师认真负责的帮助,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祝怀揣梦想努力前行的各位,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