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163|别让任何人事务打乱你的人生节奏——名古屋大学合格记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追光者 毕业于国内某二本院校的日语专业。因为与日语日久生情,追光者同学决定到日本求学,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明确了自己的升学专业,加入有间学堂日本语教育学专业第10期课程开始了自己的考学之路,并最终合格了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日本語教育学博士前期課程立命館大学言語教育情報研究科言語教育情報専攻言語教育学コース日本語教育プログラム修士課程。在本篇体验谈中,追光者同学还分享了这两所大学在今年疫情下的考试方式变化与面试细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昵称:追光者
日语:N1 130
英语:TOEIC 530(未提交)
出身校:湖北文理学院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在留学签证只剩仅仅25天的这天,我在名大人文学研究科的合格名单上看到了自己的考号。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不真实感。而且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合格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

我大学就读于国内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日语专业,由于出身大学和日本一所语言学校有合作项目,我在大三暑假(2018.7)就来到了日本留学。可能大家会觉得来日本早就一定占尽先机,但我可能就是那个延误先机的人。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个忠告,如果决定了要在日本升学,那么提早准备+做好规划比提早来日本更重要

 

留学缘起

跟大多数日语专业的同学不一样,我并不是喜欢动漫才选择日语专业,选择留学。我选择留学,更多是因为和日语日久生情吧。在大学期间看了很多日剧,感受到日本是个充满魅力的国家,想要亲自来做一番深度体验。另外一点就是,想在日本升学考研,让自己的人生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天王寺

 

 

备考种种

在接触有间之前,我对大学院升学的专业知之甚少。起初我单纯地认为,作为一个学外语的人,在大学院里学习翻译专业一定非常合适。但是我当初并不知道,在日本的众多大学院里,有翻译专业的寥寥无几,更别说找到合适的指导教授了。所以,明确升学专业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相当于给你的备考定了一个大框架

报名有间之后,我确定了日语教育这个专业。接下来就是写计划书的阶段了,我相信对于在日考研党而言,这是最痛苦煎熬的阶段了。从确定研究课题到查找先行文献,从确定备考院校到联系指导老师,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研究计划书这五个字。

研究计划书可以说就是考大学院的敲门砖,是你向导师展示自己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媒介。其中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动机和目的,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呢?相信教授们对这个问题也一定很感兴趣。进而就是查找先行研究,发现其中的漏洞和不足。正是因为他们有漏洞和不足,你的课题才有被研究的价值。最后研究方法的部分会因课题不同而不同,在这里向学习日教专业的同学推荐一本书,『日本語教育学の歩き方-初学者のための研究ガイド』。这本书是乌老师推荐的,我自己买来看了之后觉得很有启发,一直定不下题目的同学可以考虑到图书馆借或者买来看看。

在写计划书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查找指导教授的资料。说一句很现实的话,只有有教授指导,我们才能升学成功。否则再好的计划书可能也不会被采纳。查找教授大家可以活用researchmap和各个大学的官网。如果上面有心仪教授的联系方式,那可以适当读1-2篇教授的论文再进行联系,这样给教授留的印象会更好。至于教授回不回信,就比较难说了。如果教授回信,那一定要向教授表达谢意+表明自己会努力的决心。在这里非常感谢备考过程中帮我修改过N次邮件的TA蔡老师!

基础知识的学习我基本上是听有间的网课+看专业课老师的推荐书。网课里面除了基础知识讲解,老师们还会讲计划书的写法,搜集先行文献的方法,重点考点以及一些面试对策。所以听完之后需要自己总结归纳,反复记忆。

 

京都花见小路

 

面试经验

疫情期间有很多学校考试都改为线上了,甚至有的学校连笔试都取消了,改为在面试当中随机提问基础知识。就算是这样,基础知识的准备也不能放松。在这里我分享一下名古屋大学和立命馆大学的面试过程。

名古屋大学人文学研究科今年的夏季考试改为了书类审查+zoom面试。7月27日到7月31日出愿,8月27日早上10点在官网公布书类审查(第一次选拔)的结果。第二天收到入试课发来的邮件通知,附件里有网络测试和正式面试的时间等等。网络测试是用zoom一对一的形式,主要会问这些问题:姓名,考号。现在的房间是否只有你一个人。能不能听清对方说话。大概20分钟就结束了。正式面试当天,有三位教授同时在线,首先其中两位老师提问了2-3个名词解释。接下来就是介绍计划书的阶段(一定要提前写好稿子熟记!),之后老师们针对我的计划书提了一些理论知识方面的问题,其实我读过的理论也不多,所以建议大家读1-2本自己的研究课题方面的专业理论书,多多了解一些名词解释和理论概况。最后一个问题是修士毕业后的规划,这个问题其实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就好,老师们肯定也可以理解我们现在所处人生阶段的心态。面试总共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总之整个过程气氛还算融洽,老师们还给我的计划书提了几条建议,其中我也有两个问题没有答好,但是老师们都表现的很宽容。

立命馆大学的言语教育情报研究科今年夏天同样也是书类审查+线上考试。不过和名大不一样,考试结果由书类审查和线上面试的综合情况判定,所以没有第一次选拔这个过程。立命馆出愿时间是7月8日到7月22日,时间线拉的比较长,为了完善计划书我是快截止的时候才出愿的。立命馆的考试形式变化是出愿后才通知的,当时日本疫情比较严重,考试前10天开始连着几天收到入试课的邮件通知,同样是网络测试和面试须知之类的信息。网络测试也是在zoom上一对一的形式。不过立命馆把电脑和手机的连接状况都测了,手机还测试了wifi和流量连接的状况。另外由于立命馆考试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是通过展示ppt,总共4个问题,ppt每页展示一个问题,每个问题限时3分钟回答。所以网络测试的时候也测试了ppt能不能看到,字体大小之类的,其实学校考虑还是挺周全的。

面试当天,我被安排在下午3点半,一天中最困的时候,我等的都要绝望了。到面试的时候有两位老师在线,主考官先问了我的姓名考号出生日期,接着跳过介绍计划书的阶段,直接针对计划书提了3-4个问题,同样是研究课题所在领域的理论知识,我觉得还挺难的。之后就是展示ppt回答基础知识问题的阶段,四道题分别考了:例句里こそあ的区别;ire和irf(这个我不会);お和ご都是尊敬语吗,举例说明;教授还考了指导某个具体文型时オーディオリンガルメソッド和コミュニカティブアプローチ的区别。总体而言我觉得立命馆的考试更难。4道基础知识题都是有间的专业课讲过的,但是在三分钟内读题,理解,构思,再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我当时回答的时候估计都口不择言了,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过面试的老师很温柔,还重复了一遍我的回答跟我确认是不是,刚开始我回答没答到重点的时候老师还提示我题目要求。

以上就是疫情下我经历的面试过程,也算是一种独特的经历吧。

 

琵琶湖畔

 

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儿,在特殊的考试形式下得到了认可。今年3月份的时候周围很多同学都考上学校了,只有我没有结果。当时签证也快到期了,我心里真的非常焦虑。在备考过程中我也受到过很多质疑,当时我甚至都想随便考一个学校就好。但是有间的乌老师和TA蔡老师一直鼓励我,还有很多学姐和朋友同学也帮了我很多。长达一年的备考让我觉得坚定自己的信念很重要,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慢也不代表不好,只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总会得到回报的。

最后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