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学体验谈113|有知无畏,事半功倍——记合格庆应MBA后的心得
本期考学体验谈主人公 缘圈圈 毕业于国内三本高校的财务专业,有过一段短暂的工作经验,后来以考取MBA为目标而留学日本,于2019年成为有间学堂UCBS的第2期学生。
这位同学以高效的学习方式一举攻克了书类、笔试及面试3大难关,专心备考将近2个月后便顺利合格慶應義塾大学ビジネス・スクール(KBS)MBA課程。她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考学一路走来,可以运用哪些简洁明快的思维方式去应对令人头疼的任务,并给出多个解决方法,同时强调在有间认真上课、和老师互动的重要性。
缘圈圈同学的考学体验和手段具备一定的普适性,无论作为读者的你是否以MBA为方向,阅读后必定能收获诸多启发。
昵称:缘圈圈
毕业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日语:N1 159
英语:TOEIC 775
以下图片均来自本期主人公自摄
10月23日中午13:00,我在电车上反复刷新庆应大学MBA(KBS)的官网,终于在合格发表上找到自己的受验番号时,我闭上眼睛长吁了一口气。这一切都是如此地出人意料,同时又理所应当。
接下来分享一些我的复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一、复习方法
1.笔试
MBA的考试偏重于实践应用,KBS尤其如此。因此对于经营学的知识,重点不在于得其形,更在于得其意。
具体来说,当你看到一个理论的名称,你可以不用一字不落地背诵出这个理论的论点、产生这个理论的背景、这个理论的优缺点、或是相对应的案例。你需要知道的是这个理论大概是说了一个怎么样的观点,他适用于哪些情况,在提到什么关键词的时候应该联想到它。这样,在阅读专业书和复习的时候都能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成果。
这里稍微提一下我在这两方面的经验。
1.1专业书
国外的专业书,尤其是面向我们这些初学者的书,和国内的教材很不一样。他们往往有明确的论点,并且为了确保让你明白,他们还会用论证、举例等各种方式多次重复这些论点。所以,看似巨厚无比的一本书,里面的核心论点并不会太多,完全不必有太大的心理负担。(说白了,国内的教材只有结论,导致教学很看老师,不同的老师教出来的完全不同;国外的教材是把读者当成白痴来教的,各种方法重复,一直重复到你会为止。)
方法论:
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要做的就是提炼他们的核心论点,并试着理解作者试图要解决的问题,这部分是我们应该精读的重点。反观论证过程和案例分析是辅助我们理解这些论点的,这部分了解一下即可,快速泛读就足够了。(不需要划很多五颜六色的线,重点真的没那么多)
1.2专业课程
因为我本专业是财务,大学接触过管理学的知识,所以学起来不是特别费劲。这部分完全来源于我的私塾有间学堂的教学。个人认为,报私塾是节省时间的最佳途径,因为老师会把不同专业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归类,最后浓缩成薄薄的讲义交到我们手上。并且,我上课时,思维脉络是比较清晰的,可以以此为骨干去阅读专业书来补充完善知识体系。
方法论:
去上课,去上课,去上课。这很重要。
课后整理思维图,在下一次课前看着思维图试着复述讲义内容。课上多和老师互动(非抬杠亦非刷存在感的那种互动),有助于加深印象提高效率,老师也都很欢迎的。
1.3考前复习
我所认为的MBA的复习,重点不在于背诵,而在于理解和建立的知识间的联系。我甚至没有背诵任何定义就去考试了。在做过去问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少数学校的笔试需要背诵完整的定义、背景、优缺点等等知识,更多的则是偏重实践。例如在一个案例中,你要能找出隐藏着的与之匹配的理论;或者,当提出自己的观点时要能让适用的理论为你所用。
方法论:
推荐康奈尔笔记法,即把有用的、有关的、有趣的内容记录下来,并且简化提炼关键词,构成小范围的思维图,用思维图进行知识点的复述,最后对笔记内容进行浓缩甚至升华。
复习的时候只要看最后浓缩的要点就可以了,非常节省时间。并且因为知识点已经被浓缩成非常概括性的语句,也便于建立完整的思维图,以便在考试中快速联想相关知识,不至于无话可说。
2.面试
MBA的面试比较玄学,且不同的学校之间有很大差异,我只考过庆应一所学校,所以只能就我自身的经历,来反省应该如何准备KBS的面试。
KBS的面试大概10-15分钟,形式是一个人面对三个教授,距离挺近的,一方面很有压迫感,一方面又方便观察教授的表情,比较有互动感。
KBS非常注重目的意识,教授们的提问点主要来自出愿时填写的志望理由和将来计划,而且他们喜欢找到你写的不够详细不够具体的地方问,所以出愿材料一定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填写。另外,有些比较尖锐的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妨换个思路。有时候教授们并不在意答案是否正确,重要的是要有逻辑性地把观点阐述清楚。
当然再怎么准备也不可能预判所有提问,但准备的足够充分的话,最起码可以回答一半以上的问题,甚至可以将没准备过的问题移花接木到你准备过的回答上。
方法论:
1.首先日语要流畅,好好练习一下口语吧。不会表达的词就用一句话来描述,说不清楚长句就不要勉强,分成几句短句也完全没有问题,至少不要尬住。可以的话,尽量掩盖自己的背诵痕迹,表现地自然一些。可以事前找别人练习,或是对着镜子练习。(有关日语的复习我将会在下文详述)
2.最关键的问答环节,回答的关键依旧是清晰且有逻辑。建议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个人信息(基础信息、兴趣爱好、优缺点)、志望动机(最好准备一些和志愿书上不一样但又不冲突的内容)、将来计划(原因、具体方案、和志愿动机的关联)、工作或实习或见学或社团或创业的经历(包括公司所处行业、公司现状、你的职务、你印象较深的事等等)、毕业论文(题目、意义、方法、结论、与MBA的关联)等等。
我介绍几个我常用的在准备面试稿时的逻辑框架(这些框架面试回答问题时也非常有用):
①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②表面原因or根本原因
如果面试稿涉及“为什么”的问题,最好深入一下,不要流于表面原因。(控制变量法很好用)
③浅层目标-其他方式-正确目标-合理方案
这个思考框架是框架①中“怎么办”的补充框架。制定方案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达成目标。可以说,合理的方案对应的一定是正确的目标,而正确的目标对应的一定是问题的根本原因。
解释一下,当遇到问题时,反应出来的现象一般都是表面现象,一下子能想到的解决方案也是浅层的,对应的目标也是浅层目标。这时候,不妨想一下,你一下子就能想到的目标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达成,这样有助于找到深层次的目标,从而进一步判断目前的目标是否合理。确定了合理的目标后,再从“目标、手段、利弊”三个方面综合判断,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就容易多了。
个人觉得这个思考框架很符合KBS面试时教授们的提问逻辑,总觉得他们喜欢抓住一个点一步一步深挖,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④观点-对立观点-理由1-理由2-结论
日本人喜欢的確かに、しかし、それに的答题形式,好用。
3.最后,首因效应确实存在,好的精神面貌很重要。考前管理好自己的身体状态。装也要装出自信的样子。不妨现在就检查一下:你的坐姿标准吗?你的头发整洁吗?你的正装合身吗?你的语速合适吗?你会微笑着说话吗?
4.面试之前,你可以在考场附近找个人聊上5分钟,这对缓解紧张情绪十分有效。
3.日语:
日语在考学中直接影响了判卷人与面试官对一个受验生的印象,其重要性应该不必由我赘述。而我们考学时,与我们同台竞技的不少都是日本人,日语很难成为我们的优势,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才是。
先纠正一个错误观念。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交流的工具,所以复习日语一定不应该是多做几套N1的真题(前提是你已经过了N1,能力考应试请务必多刷真题)。因为N1考试中出现的词汇与语法其实并不常见,我们写文章并不一定能用得到。而且无论是小论文还是面试都不需要多么优美华丽的辞藻,更重要的是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我会将日语复习分为输入与输出两个方向,来谈谈我是怎么复习的。(适用于有一定日语能力的在日MBA应试者)
输入(读&听):
输入的最大难点在于迅速找到关键信息并正确理解。我的做法是读新闻(日经新闻)+听新闻(NHK快速新闻),这样既能对当下的热点有所了解,又能反复遇到一些专有名词,十分高效。大多数情况下,比如在通学、做饭、运动、打扫卫生之类的时间,泛读泛听就可以了。但每天最好抽出一段时间,专心地默读或是听完一整段你感兴趣的新闻,然后在脑内总结一下新闻的内容。至少对应试挺有效的。
还有一点,如果做得到的话,遇到生词的时候不要再用中文去记忆了,最好用日语去解释日语。
输出(说&写):
因为日语考试大多数都是由客观题组成的,这导致日语输出能力成了很大的难题。并且输出除了多加练习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学习起来很是令人头疼。我也只能介绍一下我自己觉得有效的做法。
说的方面,非常建议对着镜子大声朗读文章并且录音,特别是背面试稿的时候尤其建议这么做,自己听一遍录音就知道问题在哪儿了。还有就是利用在日本备考的优势,尽量多地和日本人交流——购物时不要再用英文或是肢体语言,不要再去找中国人的销售员,多向语言学校的日本人老师提问(得到回答后重复一遍以确认),偷听别人聊天模仿他们的用词,无所不用其极。另,面试要用敬语,平时说话时注意练习。
写作方面也是我的弱项,除了掌握好ある・である体之外,我唯一做的就是写写写。语言学校的老师会帮忙改用词和语法,多错几次也就记住了。我半年内写了上百篇作文,渐渐也积累了一些自己常用的词汇(尤其是接续词),再记几个写作模板,基本上能应付大多数作文了。
二、心得体会
我考上KBS确实有运气的成分,但赴日留学半年,我可以说我不曾虚掷任何一天。
不要误会,我并没有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相反,我的考学过程在他人看来甚至有些懒散,毕竟我考前三天每天都要睡上10小时。
做到高效学习,关键点有三个:
1.专注
学习的时候手机开飞行模式。
清理干净学习区域。
屏蔽噪音。
卸载不必要的APP。
走神时记录下走神的原因。
避免反复切换学习项目。
2.计划
一个好的计划要包括截止时间、优先顺序、激励措施、休息时间、应变时间。
计划要以时间段为单位,而非时间点。
没有完成的计划直接跳过,不要影响次日的计划,也不要破坏情绪。
3.反省与总结
尽量客观。
设置奖惩。
及时调整。
我留日半年,决定考MBA五个月,准备KBS共50天。我出身校不好,工作经历短,没有特别值得一提的闪光点,也不够聪明,但这又怎么样呢?
与其患得患失,不如行动起来。“就让料峭的春风为一早就登载门口的彩蝶吹开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当你到达时,发觉你的梦已经变成了地址。”
最后分享一下我刚来日本时贴在门上的话吧。诸君,共勉!